找到相关内容9421篇,用时15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知义法师答:儒家说食色性也。佛制戒淫茹素,二者孰是?

      知义法师答:都对。因为儒家说的是世间法,说的是世出世间法。其实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修、齐、治、平,并不是食色性也。但是许多人,谈起吃喝玩乐,就捧出孔夫子为挡箭牌,若是谈‘四维八德&...杀生有关,而戒杀的目的,是为了求得真正的平等。所谓男女平等,种族平等,……依佛理来说,还是假平等,要万类平等,才是真平等。说:‘一切众生,皆有佛性’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020011542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我是军人,将来在战场上造了杀业,是否有罪?

      知义法师答:佛教戒杀,对一般在家人来说,是戒妄杀。军人负有保国卫民之责,在战场所射杀伤亡之人畜,是为了吊民伐罪,除暴安良,而不是寻仇报复,谋财害命,所以没有罪。   好比医生,为了保护病人生命的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020011544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何谓因果?

      因就是原因和种子的意思,果即是结果和果实。所谓因果,就是‘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’佛教采用植物的因果关系,来说明众生心理活动所产生的行为,最后所得到的反应是相等的。所以老子也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015311546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何谓业、宿业、业报和业力?

      知义法师答:众生由无始以来,一念不觉所产生的善恶思想行为,统称之为业。而众生在过去各种不同的时空里,所产生的一切思想行为,叫做宿业。所谓:‘如是因生如是果’由于宿业的力量(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015011555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是不是真有来生?

      知义法师答:这个问题,如果不懂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的道理,是很难了解的。现在有些人,受了西洋科学的影响,凡事都讲证据,当然,也不算错,但可惜的是,只能‘事师于今’,而不能&l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015011556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世人作恶,有报在子孙之说,一人做事一人当,报应子孙,有欠公允!

      知义法师答:这是一个因果性的问题,假若不了解三世因果的道理,是很难说得清楚的。   我们只知道子孙是祖先财产的继承人,却不知道也是思想行为的继承人。所谓‘龙生龙子,虎生虎儿。&rsq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090211557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不是真有天堂和地狱?在那里?

      知义法师答:地狱和天堂,是形容苦乐对待的名词,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位置,而是随众生的思想行为(业力)所显现的,因此,说有也可以,说没有也可以,‘诸恶莫作’,则无地狱,&lsqu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090211558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人的心性究竟是善还是恶?

      知义法师答:首先我们要了解心性的意义,然后再谈善恶。所谓‘心性’,就是‘真心’和‘实性’的意思,如果合用则性是心之体,心是性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090311560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各种宗教都是劝人为善,如果行善,将来是否都能往生西方?

      知义法师答:这个问题,从表面上看,应该可以,如果稍加分析,就有问题。因为‘善’是个抽象的东西,必须依赖各人的言行表达出来,然后才见功效。由于用心不同,言行表现就有差别,因此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112411566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何谓化缘与因缘?

      知义法师答:化有教化和募化两种意义。缘是机缘,简称化缘。所谓教化,是演说三藏(经律论)的义理,使众生依法修行,必能离苦得乐,转凡成圣的意思。至于募化,是佛住世时,为了降伏出家众的贪心而建立的,凡出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112611572.html